2003网站太阳集团

學校主頁 新聞網 綜合服務平台 服務指南 信息公開
  • 學院首頁
  • 太阳概況+
    學院簡介
    現任領導
    行政機構
    學術機構
  • 學科專業+
    重點學科
    學科服務
    專業建設
  • 師資隊伍
  • 本科教學+
    專業簡介
    教學平台
    課程建設
    綜合改革專業
    創新創業
  • 研究生培養+
    博士學位點簡介
    碩士學位點簡介
    博士研究生導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
    招生信息
    培養方案
    獎助學金
  •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大型儀器
  • 黨建工作+
    支部設置
    黨建動态
    黨委公示欄
  • 學生工作+
    學工隊伍
    團委學生會
    學生黨建
    學生社團
    規章制度
    通知公告
    心理健康
    就業服務
  • 校友之窗+
    校慶
    校友會
    校友風采
  • 安全工作+
    實驗室安全
    消防安全
    規章制度
  • 校園文化+
    第二課堂
    校園活動開展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學校主頁 新聞網 綜合服務平台 服務指南 信息公開
  • 學院首頁
  • 太阳概況
    學院簡介
    現任領導
    行政機構
    學術機構
  • 學科專業
    重點學科
    學科服務
    專業建設
  • 師資隊伍
  • 本科教學
    專業簡介
    教學平台
    課程建設
    綜合改革專業
    創新創業
  • 研究生培養
    博士學位點簡介
    碩士學位點簡介
    博士研究生導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
    招生信息
    培養方案
    獎助學金
  •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大型儀器
  • 黨建工作
    支部設置
    黨建動态
    黨委公示欄
  • 學生工作
    學工隊伍
    團委學生會
    學生黨建
    學生社團
    規章制度
    通知公告
    心理健康
    就業服務
  • 校友之窗
    校慶
    校友會
    校友風采
  • 安全工作
    實驗室安全
    消防安全
    規章制度
  • 校園文化
    第二課堂
    校園活動開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術動态

電催化劑本征活性的評價方法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期:2023-03-02發稿人:

2003网站太阳集团

近日,我院張傑副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劑本征活性的評價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利用粉末微電極技術精确調控催化劑的負載量,并結合循環伏安和交流阻抗技術評價了不同負載量的Ni(OH)2、NiFe-LDH和含Ni空位的NiFe-LDH(NiFe-LDH-V)的本征活性,揭示了Fe位點及Ni空位對NiFe-LDH本征活性的影響,為催化劑本征活性的合理評價和高效篩選提供了新方法。

氧析出反應(OER)是電解水制氫實現能源存儲與轉化的關鍵半反應,該反應經曆緩慢的四電子轉移動力學過程,并導緻顯著的功耗和效率損失。因此,OER催化劑的合理設計及其本征活性的理性評價對高效催化劑的研發至關重要。

本工作聚焦于OER本征活性的評價方法,以鎳鐵層狀氫氧化物(NiFe-LDH)為模型體系,通過積分循環伏安法中Ni3+/Ni2+還原峰電流獲得了Ni位點數(N Ni-sites),并将其與OER電流相關聯,獲得了與負載量無關的本征活性(TOF)。通過交流阻抗技術測量了氧化态催化劑的雙電層電容(Cdl)和電化學活性面積(ECSA),并将其與N Ni-sites和OER電流相關聯,得到單位電化學活性面積的Ni位點數(N Ni-per-ECSA)和OER電流密度(JECSA)。通過Ni(OH)2、NiFe-LDH和NiFe-LDH-V的本征活性參數TOF,N Ni-per-ECSA和JECSA的比較,表明Fe位點和Ni空位的引入提高了TOF和JECSA,但降低了N Ni-per-ECSA。因此,提高電催化活性的最佳方法是提高TOF的同時增加單位面積的活性位點數。該工作為催化劑本征活性的合理評價和高效篩選提供了新方法。

相關研究成果以“EvaluatingFe-SiteandVacancyDependentIntrinsicActivityofNiFeLayeredDoubleHydroxidesthroughCavityMicroelectrodes”為題,于近日發表于自然指數期刊《物理化學快報》(Th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Letters)。該工作的第一作者為我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陳煅(目前已發表SCI論文3篇,獲2022年度國家獎學金),通訊作者為我院張傑副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彭章泉教授。該工作得到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内蒙古自治區水環境安全協同創新中心開放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全文鍊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lett.2c03897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辦公地址:地址:湖南.湘潭市桃園路(411201) 聯系郵箱:chem@hnust.edu.cn
網址:chem.hnust.edu.cn
黨政辦 :0731-58290045    學工辦:0731-58290716
教務辦:0731-58291282    研究生辦:0731-5829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