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聊聊人性的深層次整合。
以前提過很多次,每個人的主人格背後,都有一個陰影人格,就像有陽光的地方就必然有陰影,人的内心世界也是一樣。
所以,當你用一個詞彙去形容一個人的時候,你要同時意識到,相反的形容詞放在他身上也是合适的,甚至是更讓他刻骨銘心的。
越外向,越内向,越快樂,越悲傷,越善良,越殘忍,越謙遜,越自傲,越滿嘴喊着正能量的人,内心一定充滿沮喪。
相由心生,要相信你看到的,也要相信與你看到完全相反的,這二者合起來,才是真實。
為什麼如此呢?
因為人的本源是無善無惡,無喜無悲的,但這人間要求一個善惡美醜,喜怒哀樂。
我們總會執着于一個“光明的自我”,是為了跟其他人建立關系,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和認可,于是那個内心“黑暗的自我”就會被認為是壞的,會被我們想方設法的否認,我們不接納他,也認為别人不接納他,擔心一旦它被暴露出來,關系就會破壞,任何人都不會喜歡我們。
我以前做過很多比喻,把陰影人格比作為内心的野獸,被囚禁的魔鬼。總之,你怕他,不想接近他。但那東西會在内心掙紮嘶吼,你再怎麼壓抑他,也不可能徹底消滅,因為那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啊,人是不可能消滅自己的。
很多時候,你會以為自己已經消滅他了,消失不見了,感知不到了,并認為這是一種成長。
但一些特殊的時候,他還是會通過其他方式暴露出來,一是在大的人生變故中,你往往會驚訝于陌生的自己;二是當你遇到一個明顯具備這樣特質的人時,會變得毫無抵抗力的要去接近他——通常你會把這種補全自己内心,釋放陰暗面的渴求,解讀為愛情。
外向的人一定渴求沉靜,過分快樂一定極度悲傷,節儉的人一定渴望揮霍。
找個補全自己靈魂的人來相愛,然後陷入冗長的對抗厮殺,你渴望他的出現,也渴望消滅他,是為相愛相殺。
所以,向外找,是歧途,你終究會有一天,帶着這樣的視角來仔細端詳自己。然後你會發現: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于我的軟弱。嘴裡振振有詞是因為心裡滿是懷疑,深情是因為痛恨自己無情。這世界沒有一件事情是虛空而生的,站在光裡,背後就會有陰影,這深夜裡一片寂靜,是因為你還沒有聽見聲音。
這是實相,當然,探索内心永遠是個深刻而複雜的事情,何況整合内心,我們有必要經過這樣一些階段:
無知:還沒意識到自己陰影人格的存在,這時你會很笃定自己的很多行為,為自己的特質而驕傲,看似簡單快樂,其實心智結構還很單一。
禁锢:當我們曆經一些世事,第一次發現陰影中的自己時,你會害怕,恐懼,逃避,否認,然後深深的在内心禁锢他。
壓抑:好了,如果你沒有停止探索自己的内心,一些特殊的機緣下,你可能會嘗試跟自己的陰影人格接觸,你還是讨厭他,壓抑他,但已經不再否認他的存在了。
并存:能讓自己的主人格和陰影人格并存,是一種深刻的幸福,那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從容和坦然,走到這一步的人自然會知道。
配合:更美妙的是,有的人能夠和自己的陰影人格相互配合,這會激發出極強大的内心力量,我以前做過比喻,像帶着一頭老虎做寵物。
所以,我們就是這樣慢慢一點點接納,然後調配自己内心的,加一點白色,減一點黑色,多了一點城府,就用純粹來勾兌。
單一的美德都是易碎的,沒什麼可驕傲,内心的持續均衡,才是成就。
能夠接納懦夫的人就成了勇士,能夠嚴格克制自己的人就擁有了自由,能夠安撫獸性的人就有了神性,知道自己愚鈍的人,才是智慧。
而到了最終,最後,就是一個深深的擁抱,光明與陰影的合一。
本初的人性,圓滿的人是可以超越這種二元對立,能夠把自己的陰影合二為一的,這是可以做到的,隻是需要一些磨砺,一些心力,一點動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