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說郁悶,看到他發脾氣,我們的情緒反應與心理健康相聯系。為你解郁悶,勸他多思忖,家庭是心靈的港灣,需要愛情來滋潤。請你多看書,請他多做事,夫唱婦和萬事興。
情緒反應指什麼,就是指人處在情緒狀态時,身體發生的各種變化。歡樂時笑逐顔開,憤怒時橫眉冷對,悲哀時痛哭流涕,恐懼時臉色蒼白。内部的生理變化與外部的表情變化連在一起。大腦皮層在情緒的産生中起主導地位,情緒是受植物神經(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調控的,人的植物神經系統控制内髒器官(心髒、血管、胃腸、腎等)、外部腺體(唾液、淚腺、汗腺等)與内分泌功能的變化。植物神經既能接受外部感覺器官的刺激輸入,也能接受來自内髒刺激的輸入。所以,人在一定的内外界刺激作用下,伴随着情緒體驗,人體内部也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如呼吸、循環消化、分泌系統及其代謝過程的相應變化,如人在憤怒時,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血糖增高、食欲減低、出汗等,同時表現挺胸、握拳、咬牙、鼻孔擴大等。
情緒反應中的表情動作,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語言表情三個方面。人在歡樂時,雙眉展開,兩眼閃光,嘴角後伸,上唇提升,手舞足蹈,語氣高調。悲哀時,雙眉緊鎖,兩目無光,眼淚汪汪,嘴角下歪,語調低沉,語言緩慢。狂妄輕蔑時,雙目斜視,嘴角微撇,鼻子高聳。狂喜時捧腹大笑,悔恨時頓足捶胸,驚恐時手足無措。
祖國醫學中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心理因素,即情緒變化。七情失調就是七情過于波動或持續過久,七情失調便可使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髒腑功能失調而患病。情志變化能使氣機發生紊亂,即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心是五髒六腑的主宰,“心藏神”,七情中任何情志失調都可傷心,而心傷則導緻其他髒腑功能失調。“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心寂則痛微,心躁則痛甚。”祖國醫學認為疾病的産生大都和情志失調有着密切聯系。因此,我們強調維護心理健康是防病治病的重要環節。
什麼是心理健康?馬斯洛認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備下列品質:對現實具有有效率的知覺;具有自發而不流俗的思想;既能悅納自身,也能悅納他人;在環境中能保持獨立,欣賞甯靜;注意哲學與道德的理論;對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能與少數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為樂的精神;具有民主态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能經受歡樂與受傷的體驗。我們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适應、反應适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總之,情緒反應是可以控制的,心理健康是可以維護的,因為人是有思維的,是希望自己過得舒适的。當我們的情緒使自己感到壓抑或不愉快,或憤怒悲傷的時候,我們就要想辦法調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緒向正性方面發展,使自己的心情得到平和、安靜、舒坦,從而達到維護心理健康,促進全民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