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淩珊忽然抛開乖乖女的身份,沉迷于各種言情小說,幻想着有一天自己的白馬王子能突然出現,把她從這種無聊無意義的生活中拯救。
28歲的青子沒精打采的起床,事業工作已經步入穩中有序的階段。她不想結婚,因為她想不到要結婚的理由。可是她又覺得現在的日子越來越沒勁兒,她想不出為什麼,反正她知道絕不是因為沒結婚。
55歲的建業每天發呆的時間越來越多,他還沒退休,但似乎已經步入了退休的生活。女兒生了孩子,他妻子去照顧,他留在老家的工作,他想怎麼着也要拖到退休。但當他早出晚歸,面對着空蕩蕩的房間,心裡說不出的滋味。
“唉,别想那麼多,過一天算一天,洗洗睡吧!”這是老李常常安慰自己的話。
你是否也有一些困惑,一些不解,一些不甘?不想就這麼活下去。無意義的人生,活着和死去有什麼區别?
如果你常常這樣想,那麼你很可能在《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裡找到一些參**。知道為什麼活着,便能生存。這是尼采的話,也是弗蘭克在《活出生命的意義》書中重複提到的一句話。他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獨一無二的價值,不因這個人是否有好的工作,或者好的頭銜才有生命的意義,他認為存在無條件的意義。然而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義是什麼。無意義感像感冒病毒,可能侵襲每個人的心靈。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弗蘭克用自己的一生诠釋了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故事要從他集中營的生活說起。他做為普通囚徒在集中營的生活很艱難,他沒有什麼特殊待遇,僅僅因為醫生身份沒有被毒死,雖然在集中營的絕大部分時間他并沒有做醫生相關的事。
他在裡面的生活,光是看描述都讓很多人難以忍受。而他在那樣人間地獄裡活了三年多 。集中營裡處處彌漫着死亡,誰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秒會被關進毒氣室,或者感染,或者餓死,或者被心情不好的看守打死……要在集中營裡活下去需要勇氣,而勇氣一旦失去就很難找回。很多人就是在勇氣失去後很快自殺了。當看到某個人5點起來不去上工,怎麼喊都不去幹活,拿出平時舍不得抽的煙點燃,那就意味着這個人活不過48小時了。支撐弗蘭克的勇氣是他的家人,是他未發表的手稿。
在書裡殘酷的叙述中,你也能發現些許美好的畫面,愉快的笑聲:夕陽西下,壯麗的美景;想念愛人的美好;囚徒們的苦衷作樂、吟詩、自嘲等。在這少許的美好下對比出集中營裡的凄慘。 集中營把人性剝裂的很鮮明,人與人的差異變得更大 。并不像弗洛伊德認為的:“在極度饑餓的狀态下,人的差别會消失,大家都會變成相同的表情,隻有饑餓的表情。”反而 讓虛僞者的僞裝撕開,讓聖人的光芒沒法掩飾。
集中營這樣的事件是少有的人為苦難,弗蘭克挺了過去,有運氣成分,更重要的是他堅強意志的作用。因為他意識到不論發生什麼,他依然有選擇的自由,他可以選擇怎麼去面對苦難。這也是他在書中表達的,不管境遇如何,你都仍有選擇。
書的第一部分講的是弗蘭克在集中營的經曆,而我認為弗蘭克人生的整個經曆也是相當讓人敬佩的。他熬過集中營的煉獄生活,出去後發現父母死了,妻子死了,兄弟死了……後來他又有了愛人,結了婚,依然留在充滿回憶的維也納,這都需要勇氣,需要對生命的熱愛。
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話:“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加堅強。”弗蘭克67歲考到了飛行員駕照,80歲仍能攀登阿爾卑斯山,還到世界各地演講推廣意義療法。他活了92歲。可以說,弗蘭克用自己的一生來诠釋活出生命的意義,他清楚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擁有一份無法代替的意義。
當你清楚自己生命的意義之後,便會明白自己為了什麼活着,那你就知道“如何”活下去。如果淩珊、青子、建業能看到自己那份無可替代的意義,相信他們會活的更精彩。
弗蘭克在書裡提到的三個途徑尋找生命的意義:
第一、創造或從事某種工作。這一種意義很明顯,弗蘭克沒有多說。
第二、從愛中找到意義。這裡的愛的意義是指:深愛直達另一個人内心深處,去看到TA的本質,去看到TA潛在的力量,使TA發揮自己的潛能。按照弗蘭克這樣的思路理解:那麼相愛的最高境界便是成就彼此。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即便當事人身在絕境,也能把個人悲劇轉化為勝利。當人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他不僅會感到幸福,還能提高抗挫力,應對磨難的能力。但沒有人向往苦難!而這也是弗蘭克堅持的,他認為盡管痛苦悲劇可以幫助當事人找尋到意義,但這都是在苦難沒法避免的情況下。當苦難可以避免的時候,那麼消除苦難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如果故意去承受不必要的苦難就是自虐!
弗蘭克也講到生命的短暫性,人生命的有限性,不可重複性,而這短暫也是最好的提醒,讓我們知道要好好活在當下。要想方設法讓意義實現,因為一旦我們利用某個機會實現了意義,它就安全了,它就永存在曆史上。曆史會永存。
弗蘭克認為人的價值與這個人一直同在。而世俗社會的标準認為:沒有用了就沒有價值了。這是很多人錯誤的等同,認為沒用和沒價值是一樣的,沒用和生活沒意義是一樣的。
如果隻認為有用才有價值,那和集中營的模式有什麼區别?在集中營裡沒用的人會很快被送進毒氣室洗澡。人類存在于自然界,需要遵守自然法則:順其自然。弗蘭克在書中多次提到順其自然。他出版了很多書,卻沒想到這本本來他想匿名出版的書收獲了極大的成功。他多次叮囑學生們,成功和幸福一樣,都是自然而然的産物,可遇不可求。
而在現代社會太多人渴望成功,有時候太用力,反而會像沙子那樣從指尖流掉。一切随心而走,并想辦法去實現它,很多年之後,你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東西。就像《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台詞: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而來。尋找生命的意義也需要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