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個世界人有三種關系,和環境,和他人,和自己。而和自己的關系是被關注得最多的話題。
和自己是朋友,你會收獲到困頓時的支持,傷心流淚時的陪伴,寂寞長夜裡的溫暖。
和自己是愛人,你會收獲到熱戀時的激情,平淡時的相守,孤獨絕望時的不放棄。
但如果和自己是敵人,你會感覺到自己被全世界抛棄,一個人對抗所有的人和事,沒有安全感,也無處寄托内心的情感,無助、蒼涼、憤怒。
也就是說,你是怎樣的人,你身邊就有怎樣的環境;你與自己怎樣的關系,你就會将這樣的關系投射到周圍的人和環境中。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慈悲,所以寬容;因為寬容,所以釋然。
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
成為佛的境界非凡人所能及,在我的理解裡,如果能夠完全接納自己的存在,那麼你就是自己的佛。
01.接納自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做完整的自己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如果強迫自己完美,隻得不斷對自己說謊、圓謊、說謊、圓謊,把自己建立在完完全全的謊言下,而失去對生命過程完整的體驗,也失去對生命本身完整的情緒和感受過程。
要知道,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對與錯,是與非。
所謂完美,也不過是人為了活出意義感,給自己設置的永遠也不可能達到的目标。這可能帶來持續不斷的動力,也可能帶來源源不斷的傷害。
所以,與其孜孜不倦扮演不真實的完美,不如嘗試接納不那麼完美但卻完整的自己。
允許自己在傷心時哭泣;
允許自己在渾身無力和情緒低落時暫時放一個假;
允許自己偶爾不考慮别人的感受,勇敢的說出自我感受;
允許自己在不喜歡的人和事面前,堅定的拒絕;
允許自己大哭大笑;
允許自己做那些自己想做而不是别人要求做的事;
允許自己犯點錯、做錯點事、得罪點人。。。。。。
做完整的自己就是不必完全按照書上的标準、父母的标準、世俗的标準做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難過時給自己擁抱,失敗時給自己緩沖期調整,抑郁時給自己時間,焦慮時給自己耐心,不必處心積慮的僞裝,也不必時時刻刻膽戰心驚的擔心被人識破,更不必讓自己處于分裂的兩端。
開始真正的關心自己,雖然有很多毛病,但也有許多優點;雖然偶爾會有抑郁情緒,但也常常感覺到平靜;雖然很多時候很在乎别人的感受,但也不忽略自己的想法。
這便是接納自己不完美的開始,自愛的序幕由此拉開。
就像心理咨詢師尼娜.拉裡什在《自愛的藝術》一書裡寫道:
自愛是一種藝術,她在于:即使你覺得自己很讨厭、很笨或者......你也熱愛自己。
當你接納自己可以有不好、不美、不被人喜歡的時候,當你接納自己可以有不開心的感受時,當你接納自己可以和别人不一樣也能夠生活得很舒服的時候,你接納的東西越多,你的内在自我就越完整,和這個世界的關系也就越友好。
你和自己的關系變得足夠好,也就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這個世界的血雨腥風和酸甜苦辣。
所以,我們不必成為别人眼裡完美的“正能量”,但可以成為自己心裡完整的“正負能量”,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走自己的路,愛自己想愛的人,讓别人去說。
02.接納自己,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做真實的自己
希臘德爾菲太陽神廟上镌刻着一條最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
是的,我們在時間的長河裡不停的和自己、和他人、和環境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但最終還得回到和自己的關系。
你如果認為自己是值得愛的,那麼無論發生什麼,你都不會棄自己于不顧;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需要接納的,那麼無論自己是否完美,你都不會對自己苛求;
如果你認為自己就是平凡的人,那麼無論你做的是平凡還是不平凡的事,你都會一如既然的接納,并對自己說:親愛的,我愛你,獨一無二的你。
所以,你準備好伸開雙臂擁抱自己了嗎?
那個自己正在你來的路上,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