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

學校主頁 新聞網 綜合服務平台 服務指南 信息公開
  • 學院首頁
  • 太阳概況+
    學院簡介
    現任領導
    行政機構
    學術機構
  • 學科專業+
    重點學科
    學科服務
    專業建設
  • 師資隊伍
  • 本科教學+
    專業簡介
    教學平台
    課程建設
    綜合改革專業
    創新創業
  • 研究生培養+
    博士學位點簡介
    碩士學位點簡介
    博士研究生導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
    招生信息
    培養方案
    獎助學金
  •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大型儀器
  • 黨建工作+
    支部設置
    黨建動态
    黨委公示欄
  • 學生工作+
    學工隊伍
    團委學生會
    學生黨建
    學生社團
    規章制度
    通知公告
    心理健康
    就業服務
  • 校友之窗+
    校慶
    校友會
    校友風采
  • 安全工作+
    實驗室安全
    消防安全
    規章制度
  • 校園文化+
    第二課堂
    校園活動開展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學校主頁 新聞網 綜合服務平台 服務指南 信息公開
  • 學院首頁
  • 太阳概況
    學院簡介
    現任領導
    行政機構
    學術機構
  • 學科專業
    重點學科
    學科服務
    專業建設
  • 師資隊伍
  • 本科教學
    專業簡介
    教學平台
    課程建設
    綜合改革專業
    創新創業
  • 研究生培養
    博士學位點簡介
    碩士學位點簡介
    博士研究生導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
    招生信息
    培養方案
    獎助學金
  •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大型儀器
  • 黨建工作
    支部設置
    黨建動态
    黨委公示欄
  • 學生工作
    學工隊伍
    團委學生會
    學生黨建
    學生社團
    規章制度
    通知公告
    心理健康
    就業服務
  • 校友之窗
    校慶
    校友會
    校友風采
  • 安全工作
    實驗室安全
    消防安全
    規章制度
  • 校園文化
    第二課堂
    校園活動開展
  • 學工隊伍
  • 團委學生會
  • 學生黨建
  • 學生社團
  • 規章制度
  • 通知公告
  • 心理健康
  • 就業服務

學生工作

  • 學工隊伍
  • 團委學生會
  • 學生黨建
  • 學生社團
  • 規章制度
  • 通知公告
  • 心理健康
  • 就業服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心理健康

為什麼越傻的人,越有一股迷之自信?

日期:2018-06-08發稿人:信息部
 在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固執堅持自己的錯誤觀點,并堅信自己是對的,比如:

 

堅持相信人類大腦隻開發了10%;

哪些食物會破壞人的身體酸堿性;

仙人球能屏蔽電腦輻射;

蒸鍋/鐵鍋/各類食物能緻癌;

……

 

很多時候,你完全不理解,到底是誰給的他們勇氣,去堅持如此荒謬的觀點。為什麼越傻的人,越迷之自信呢?有個心理學原理或許可以解釋。


達克效應:越傻的人,越自信

 

1995年4月19日,匹茲堡晴空萬裡,就在大家都享受春日陽光的時候,一名劫匪一小時内連續搶劫了兩家銀行。接到報警後,警察迅速出警,在調取了監控錄像後,警察非常驚訝地發現,這位身高1.67米,體重122公斤的男性劫匪,不僅在光天化日之下,端着一把槍直指銀行櫃員,更為離奇的是,他竟然什麼僞裝都沒有!他的臉上沒有面罩,甚至連一條蒙着臉的絲襪都沒有。

 

監控攝像頭拍下了他清晰的面部照片,當天11點,警方讓當地電視台播出了錄像内容。幾分鐘之後,就有人提供了線索。剛過12點,警方敲開了嫌犯住處的門。聽說自己的身份曝了光,劫匪麥克阿瑟 · 惠勒無法相信。“我明明抹了果汁呀。”他說。

 

原來惠勒偶然發現,檸檬汁可以用作隐形墨水。那麼,從邏輯上說,把檸檬汁抹在臉上,攝像頭就拍不到人臉。所以他才起了邪念,堂而惶之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勇敢地去搶了銀行。故事的主角惠勒在當年就登上了世界最愚蠢的罪犯的榜單。

 

1996 年版《世界年鑒》裡的這個故事引起了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 · 鄧甯(David Dunning)的關注。他從這個蠢人的故事裡看出了一種普遍現象。那就是,最缺乏知識和技能的人反而最無法認知自己的這種欠缺。這一現象後來被稱為“鄧甯-克魯格效應,簡稱“達克效應”。

 

達克效應引發了普遍的共鳴:一如鄧甯所說,過分自信的人“我們人人都遇到過”。2000年,兩人憑借該研究拿下了“搞笑諾貝爾獎”的最佳諷刺獎。

 

互聯網的發展,讓達克效應越來越放大

 

達克效應揭示了無知給人類帶來的詛咒,告訴我們:對自己無知這件事本身的無知,會給我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随着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獲取知識、信息變得越來越容易,在搜索框按下回車,答案就都有了,但雲端的知識是你的嗎?

 

美國知名暢銷書作家威廉·龐德斯通在他的新書《知識大遷移》中,展示了一個實驗,他選取美國的成年人做了一次調查,選10道一年級學生應該掌握的事實知識做測試,結果大部分人往往隻能答出7道,其中有一半的人竟然不知道太陽是恒星。

 

這樣的結果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搜索即得的快感,常常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知識。龐德斯通說,互聯網的發達,有可能已經令我們陷入了“元無知”狀态,也就是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如何應對達克效應?


知識的欠缺,讓我們對世界構建起了扭曲的心智地圖。這些誤解會嚴重影響我們的選擇、行為和觀點。

 

那要如何破除達克效應呢?龐德斯通也給出了建議。

 

1.永遠假設自己是無知的

 

鄧甯和研究生賈斯汀·克魯格當年為了驗證達克效應,進行一系列實驗。他們用語法、邏輯和笑話對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做了測試,并讓學生估算自己的分數,同時估計自己相較其他人表現如何。

 

結果顯示,得分最低的學生對自己的成績高估得最厲害,那些得分墊底的學生竟然認為自己的技能優于其他2/3的人。相反,得分最高的群體,往往低估自己相對于他人的表現。

 

達克效應,往往發生在那些在某個認知領域有着最低限度的知識和經驗的人身上,如果你對這個領域完全沒有了解,反而不會發生達克效應。比方說,差勁兒的司機大多認為自己是好司機,但從未學過駕駛的人不在此列。因此,要想破除達克效應,在自己不甚了解的領域,永遠假設自己是無知的,才能避免陷入無知而不自知的境地。 

 

 

2. 多渠道獲取信息

 

過去,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通常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渠道,這些信息不會根據我們的喜好進行私人訂制。而如今智能算法的發展,讓我們的信息獲取越來越個性化。

 

這種個性化在給我們帶來閱讀愉悅的同時,也帶來了隐患,如果我們的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按自己興趣來的,那麼我們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意見相近的聲音,一旦這些信息被刻意扭曲了,在這種觀點單一、相對封閉環境中,我們将無法分辨,隻能把接收的信息當做事實的全部真相,陷入對錯誤信息固執的堅持。

 

因此,在獲取信息的時候,我們最好選擇那些定制化程度不太強的平台,同時,為了保證獲取信息的多元化,日常生活中你最好能多選擇幾個新聞平台互為補充,這能讓你掌握的信息更加準确、真實。

 

本文編摘自《知識大遷移》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辦公地址:地址:湖南.湘潭市桃園路(411201) 聯系郵箱:chem@hnust.edu.cn
網址:chem.hnust.edu.cn
黨政辦 :0731-58290045    學工辦:0731-58290716
教務辦:0731-58291282    研究生辦:0731-5829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