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良知在說什麼?
你要成為你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
有一個老套的比喻說,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葉子形狀完全一樣,一千個人之中也很難找到兩個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協調統一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拍角度,我們用這個角度看世界,也用這個角度被世界看着。在這個強調個性的潮流裡,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性格呢,你是否堅持了自己的性格呢,又是否平衡了自己與世界呢?
01
每條河流都有自己的方向
00後的美女寫手木汁,是微信公衆号的爆款寫手,輕輕松松月入十萬。
誰能想到在讀書的時候,被老師罵做廢柴,啃老。
考試的時候被單獨安排在前排座位,這種特殊對待讓她一度很挫敗,一度覺得自己真的一無是處。
經曆過一段“窩在沙發打遊戲”的人生低谷,木汁同學堅強地站了起來,勇敢地嘗試過很多方向,做COS,寫懸疑小說,選女團,做微商,賺了28塊5毛。
就在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時候,超智慧媽媽建議她寫公衆号,第一篇的轉發閱讀量就高達500萬。
正如她自己說的,光用學習成績就去評判一個人的人品好壞,甚至決定她以後的人生有沒有用根本就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條路走不通,就換一條路走。
同樣不走尋常路的還有大胃王蘿莉小豬豬,因為食量驚人吓跑無數相親對象。
但是這并不影響自己的樂觀和快樂,她在節目上自嘲:自己整個肚子裡都是胃,沒心沒肺沒腦子。
她用自己的吃帶給大家美食和快樂,用食物治愈一切。
每條河都有自己的方向,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進大海。
02
每一顆棋子都有自己的走法
北大考古博士劉拓2015年曾在國外,被誤抓入獄。
在那段至黑至暗的時刻,他也收獲了至善至美的人性與光輝。
時至今日,他講起那段過往的珍貴友誼,眼裡仍舊泛着光。
在他幾近絕望的時刻,那些異國他鄉、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給了他善意的照顧與安撫,
他的好朋友奧尼爾把手給他做枕頭,把睡覺的機會讓給他。
當然,他也會回報他們。他在獄中唱昆曲,默寫古詩詞,用所有跟中國有關的東西平複内心的恐懼。
他教他們漢字,給他們取中文名字。
在離開的時候,去握每一個人的手,跟每一個人告别。
這位考古學博士用很平淡無奇的話,講述了這段不平淡的人生經曆。
時間會撫平一切,
但是這些人性與善良卻超越了語言與國籍,時間和距離。
曆史永遠都不隻是曆史。
每一顆棋子都有自己的走法,該走的彎路一米都不會少。
03
任何種子都有自己的季節
七歲就成名的蔣方舟,在《奇葩大會2》上自爆是讨好型人格。年少成名帶給她很多别人沒有的資源,也附送了一些别人無法體會的痛點。
在學習、工作,朋友,甚至在親密兩性關系裡,她都是小心翼翼地在讨好着對方,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好在,她懂得自愈,更懂得自愛。
我們所生活的時代環境裡,社交網絡的發達放大了“一個人被人評價”的範圍。我們在朋友圈裡發表狀态,期待着别人給你點贊,期待着别人為你打CALL,期待着獲得他人的認可。
“被人喜歡”這個需求被前所未有的放大了。但是被人喜歡有很大的風險,“被人喜歡的那個自己”經常會覆蓋那個“真實的自己”。
追求自我可能是張牙舞爪的,有可能是笨拙的,
但一定是真實的,最驕傲的自己。
蔡康永老師問她,如果有一天你有了小孩,你會甯願他像當初的自己,被廣泛的注意,還是甯願他藏着,像一個一般孩子一樣正常的長大。
她沒有遲疑,很肯定地回答:“我不願意他像普通的孩子一樣。”
高曉松贊賞地說:這個人對自己的人生充滿自信和感恩 。
或許足夠期待,才會這麼笃定吧。
盡管這一路,她也曾錯過看起來最好的生長季節。
從來不是按照正常方式長大的孩子,當然一定要特别。
任何種子都有自己的季節,不要去管風吹向哪個方向。
04
越過山丘,無需等候
馮唐在訴說自己的“中年自省”中,提到有兩個地方可以讓你珍惜現在,忘掉雜念:一個是醫院,一個是墓地。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能用兩句話解釋,一個是“關我屁事”,一個是“關你屁事”。
“我希望和我相看兩不厭的、好玩的人,虛度時光。”
我不想改了,我不想改掉我的缺點,我不想做一個所謂的完美的人。
變老本身是一個有趣的過程。
或許一個人到了所謂的油膩中年的年紀,才會知道什麼是通透與豁達。
或許,一個人的個性應該像岩石一樣堅固,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建築在它上面。
也正如方文山老師的話“一輩子那麼長,轉幾個彎又怎樣”。
盡管電影才是他的終極夢想。
但是繞了一圈,音樂給了他最美的收獲。
踩着别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
走對了是人生,走錯了是風景。
我們生存的這社會像是巨大的迷霧森林,沒有人能真切的看清自己的未來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