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積極适應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共青團組織深化改革以及大學生成長成才新需求,根據《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中青聯發〔2016〕18号)《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中青聯發〔2018〕5号)和學院相關文件要求,結合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是“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繼承和創新,是高校綜合素質教育的新探索,對于推動高校共青團工作深度融入學校人才培養大局、發揮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三條“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是學校一流本科教育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第二課堂育人成效的重要載體,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第二課堂課程項目,構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第四條依托網絡信息系統,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目标,整體對第二課堂工作内容、評價機制進行設計。在引導學生堅持學業為主的同時,對思想政治與人文素養、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社會實踐與志願公益、文化體育與藝術、社會工作與履曆、職業技能與特長六大主要類别不同形式的第二課堂課程項目進行統一規範梳理,形成第二課堂課程項目培養方案,對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第二課堂課程項目的經曆與成果進行積分認定與記錄,探索規範化、制度化的第二課堂工作模式,最終形成富有學校特色的育人機制。
第二章 課程項目
第五條 第二課堂課程項目是“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實施基礎,主要分為思想政治與人文素養、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社會實踐與志願公益、文化體育與藝術、社會工作與履曆、職業技能與特長共六大類别。不同類别可包含活動、競賽、工作等三種形式。
(一)思想政治與人文素養類課程項目指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院級(含學生社團)組織的各類思想政治與人文類活動,以及獲得的相關榮譽。如參加黨團校培訓、“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團組織生活會,參加各級各類以讀書為主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
(二)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類課程項目指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院級(含學生社團)及行業協會組織的各級各類學術科技、創新創業活動和獲得的相關榮譽,以及發表論文、出版專著、取得專利等。例如參加“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學科競賽;參與大學生“卓越學子計劃”、大學生科研創新計劃等項目;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獲得專利等。
(三)社會實踐與志願公益課程項目指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院級(含學生社團)組織的各類實踐實習與志願公益活動,以及獲得的相關榮譽。如學校、學院組織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社會調查、個人日常社會實踐、支教助殘、社區服務、法律援助、公益環保等其他各種社會實踐與公益類活動。
(四)文化體育與藝術類課程項目指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院級(含學生社團)組織的各類文化、體育、藝術類活動,以及獲得的相關榮譽。例如各級組織面向學生開展的人文、體育、藝術類講座、競賽、演講、征文、辯論、展覽、書畫、攝影、球賽、文化藝術節、大型文藝演出等活動。
(五)社會工作與履曆類課程項目指學生在校期間擔任黨、團學(含學生社團)組織的工作任職履曆、校外的社會工作履曆以及獲得的相關榮譽等。如擔任校、院團委、學生會和學生社團幹部。
(六)職業技能與特長類課程項目指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培訓、主題講座、報告、競賽以及獲得的相關榮譽。如取得語言、計算機、駕駛、職業技能等其他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第六條 其他不屬于上述類别的第二課堂課程項目可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申報,學院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認定。
第三章 課程項目積分設置與認定規則
第七條 “第二課堂成績單”記錄認證以科學量化标準為依據。不同第二課堂課程項目根據其性質、種類、等級、參與方式的不同設定不同積分,成功參與不同級别課程項目可獲得對應積分。(參見附件1和附件2)
第八條第二課堂課程項目積分認定方式分為活動認證和個人(含集體)中報。活動認證是指活動主辦方在網絡信息系統中發布活動,個人參與活動、簽到,活動結束後自動在網絡信息系統中生成積分;個人(含集體)申報指無法直接使用活動認證方式進行認證情況下,可通過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在網絡信息系統中進行申報。
第九條全日制本科生可結合個人興趣與需求,從六大類别中選擇四類,參考學校、學院《第二課堂課程項目(活動、競賽類)培養方案》參與各項第二課堂活動、競賽或獲得相關榮譽來修取每學年所要求最低積分。(其中思想政治與人文素養類為必修)。
第十條每年6月份校團委統一彙總公示下一學年的《第
二課堂課程項目(活動、競賽類)培養方案》。不在培養方案中的第二課堂課程項目活動将不予提前在網絡信息系統中中請發布。特殊情況除外。
第十一條成功入選《第二課堂課程項目(活動、競賽類)
培養方案》的活動組織方(含學生社團)可于活動舉辦前一個星
期在網絡信息系統内中請發布該活動。具體操作為:
(一)班級和學院(含挂靠學院的學生社團)第二課堂活動舉辦方在網絡信息系統内填寫相關活動申請信息,提交至“院第二課堂服務部”管理員審核,審核通過後,活動舉辦方負責人即可在網絡信息系統中對活動進行發布。意向活動參與者可在線報名,待活動結束後,該活動積分予以自動認證。
(二)校級組織(含挂靠在職能部門的學生社團)第二課堂活動舉辦方在網絡信息系統内填寫相關活動申請信息,提交至“校第二課堂服務中心”管理員審核。審核通過後,活動舉辦方負責人即可在網絡信息系統中對活動進行發布。意向活動參與者可在線報名,待活動結束後,該活動積分予以自動認證。
第十二條校、院各級管理員須嚴格審核活動。如有違規操作的活動組織方,經查實取消本次活動組織權,情節嚴重的将根據學校相關管理規定給予相應處分。
第十三條學生報名成功卻未按時參加對應活動,各級管理員可在網絡信息系統中對該學生予以警示,在下一次活動報名時将對其不再予以優先考慮參加活動;若發現弄虛作假獲得積分的學生,經查實取消其對應的課程項目積分。
第十四條第二課堂榮譽、工作類課程項目按照其所屬級别(參照附件2)中積分标準執行。
第四章 組織機構設置
第十五條各學院團委設立院第二課堂成績單管理部(以下簡稱院二課管理部),具體負責本學院的第二課堂課程項目的管理、審核、認證、監督等工作,并負責做好對新生的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宣傳以及網絡信息管理系統的操作管理,接受校二課管理部的管理和監督,配合做好本學院學生第二課堂課程項目積分的統計、咨詢答疑等。
組長:易貴元
副組長:陳小庭 趙秀飛
成員:2003网站太阳集团主席團成員
職責:領導小組負責統籌2003网站太阳集团“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工作,推進“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指導與監督第二課堂課程項目審核與積分認定工作。
第十六條 各班級設立班級第二課堂成績單管理小組,由班委會成員構成,班長與團支書分别擔任組長與副組長,負責班級第二課堂成績單認證管理工作,做好班級第二課堂成績單問題的反饋及解答,與院第二課堂管理部進行對接,及時上交有關材料并接受其指導與監督。
第五章培養方案
第十七條全日制本科生須按要求在規定時間之内修滿最低要求共80積分。學生所修第二課堂積分不設上限,大一學年要求至少獲得30積分,大二學年要求至少獲得22積分,大三學年要求至少獲得14積分,大四學年至少10積分;
第十八條 每學年10月份學校将對學生上一學年“第二課堂成績單”積分情況進行審查,上一學年個人所修第二課堂課程項目模塊都達标且總積分高出10分以上為優秀、上一學年個人所修第二課堂課程項目模塊都達标且總積分高出5分以上為良好、上一學年個人所修第二課堂課程項目模塊都達到最低積分要求且總積分達到該學年最低積分為合格、上一學年個人所修第二課堂課程項目模塊個别未達到最低積分要求或總積分未達到該學年最低要求則為不合格,所在學院将對該學生提前預警。
第十九條 第二課堂積分效用:
(一)上一學年所修第二課堂積分為“不合格”的,不可參加本學年的評獎評優,推優入黨。
(二)上一學年所修第二課堂積分為“優秀”的,在本學年的評獎評優,推優入黨中優先考慮。
(三)每年度學院将根據“第二課堂成績單”擇優推薦1-2個在第二課堂課程項目中表現格外突出的同學參評“校第二課堂之星”,具體評選辦法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