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學科代碼:0703
一、學科概況
本學科自199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自2004年起與中南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5年起依托我校礦業工程博士點招收培養礦物加工與資源利用方向博士研究生。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形成一套系統有效的研究生學術訓練和培養機制,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科優勢:1)擁有“理論有機化學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化工與材料”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代表的10餘個國家和部省級科研教學平台,擁有500M Hz核磁和高分辨質譜和等大型儀器設備。2)自“九五”以來一直為省重點學科,化學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省一流建設專業,擁有1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化學學科ESI進入全球排名前1%。3)擁有一支職稱、學曆、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包括教授27人,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形成了活躍的學術交流環境,近五年邀請國内外知名學者講學100餘人次,參加國内外學術會議110餘人次。與中科院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和德國馬普研究所等國内外知名高校開展合作研究、合作培養研究生。5)理論與應用研究并重,本學科立足湘江流域經濟建設,瞄準學科前沿,長期針對新材料、新能源、農(醫)藥、環境等領域中的化學問題開展研究,在環境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四個方向形成了學科特色。
二、培養目标:
1.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自然辯證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刻苦鑽研、開拓進取、實事求是的學風和良好的科學素養。
2.養成獨立自主的科學精神,具有嚴謹的科研作風、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較強的交流能力;掌握化學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化學專業知識、實驗技能和數據分析方法;具有獨立地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3.注重研究生的創新研究能力、創業實踐能力和人文科學素質的培養;培養具有紮實的化學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适應國家現代化建設需求的、具有寬廣視野和行業競争力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
4.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并撰寫學術論文,具有一定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5. 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衛生習慣,畢業後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機關及相關單位的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簡介:
本學科設置環境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四個主要研究方向,涵蓋有機、無機、物化、分析、高分子及化學生物學各二級學位點的研究内容。
1.環境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學(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Chemistry)
①環境友好型高分子;②醫用高分子;③響應型高分子材料;④高分子分離膜。
2.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
①物理有機化學;②金屬有機化學;③精細有機合成;④藥物分子合成與應用。
3.物理化學(Physical Chemistry)
①電化學催化與反應;②功能配合物的合成與應用;③電池關鍵材料的設計與合成;④仿生催化。
4.分析化學(Analytical Chemistry)
①納米生化分析;②化學與生物傳感方法;③環境科學中的新分析技術;④食品安全和質量檢測新方法。
四、學制及學分要求:
1.學制與學習年限
本學科博士研究生學制4年,包括完成學位論文答辯。
博士論文答辯前應完成規定的學分和各培養環節,達到學校規定的畢業條件。延長學習時間者,須提出申請,經學院簽署意見後報學校培養辦審批,包括休學時間,最長在校學習年限不超過8年;提前完成培養計劃者,經規定的審批程序可提前畢業并獲得學位,但獲得正式學籍後的在校時間不能少于3.5年。
2.學分要求
本學位點總學分不低于19學分,其中學位課程不少于9學分(要求課程學習總學分不少于12學分),必修環節共4學分。
必修環節學分:學術活動2學分、學位論文開題1學分、學位論文中期檢查1學分。
五、必修環節及要求
1.學術活動(2學分)
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學術交流能力,博士研究生在讀期間,應參加10次以上的學術報告會,其中國内外學術會議2次以上;在本學科範圍内作學術報告1次以上,所作學術報告注重前沿性和新穎性,完成後填寫專用考核表。
2.博士研究生資格考試
實行博士研究生資格考試制度。博士研究生資格考試在第二學期完成,資格考試一般考查以下四個方面的内容:審核博士生培養計劃的執行情況及課程學習考核成績;考核博士生對本學科研究領域的了解情況;根據本專業博士生所應該具備的學科知識,考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核博士生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科研素質和科研作風,并考察其政治思想表現、學習和工作态度等。
學位課學習成績不合格不能通過博士研究生資格考試。資格考試通過者,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不通過者,予以退學。如因特殊原因第一次資格考試不通過者,可在半年内申請重考一次,重考仍未通過者,終止論文工作,予以退學。
3.學位論文開題報告(1學分)
為保證學位論文的創新性和可行性,博士研究生必須調研、查閱中外文獻(不少于120篇),了解本學科或本研究方向國内外研究最新進展,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包括選題的背景意義、國内外研究動态及發展趨勢、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術路線及研究方法、預期成果、論文工作時間安排等。
開題報告由學科組織并公開進行。經專家評審組評審合格後方可開展論文下一步工作。開題報告會一般在第三學期開學初進行。未修滿學分的不能開題;開題未通過者可在三個月後申請再次開題。
4.學位論文中期檢查(1學分)
學位論文中期檢查一般在第五學期初進行,由學科組織考核小組,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含學術論文發表)、學位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進行全面考查。中期檢查合格後方可繼續學位論文的工作。
六、培養方式:
實行導師(組)負責制,充分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導師組集體培養。培養采用基礎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相結合,原則上應結合導師及所在課題組承擔的國家級、省部級項目以及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的企業委托研究項目進行培養。
七、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了解所研究領域國内外的發展動态,了解研究課題國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水平,博士生在撰寫開題報告之前應閱讀120篇以上國内外與課題相關的近5年發表的文獻,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三分之一。綜述報告應準确全面地反映本學科相關領域的發展和最新研究成果,準确評價目前的發展動态,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2.學位論文
(1)論文選題應立足于學科前沿,在理論或技術上能做出創新成果,具有較大的理論與應用價值。
(2)學位論文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開題報告、中期檢查、預答辯、論文送審及修改、論文答辯等)都應執行學校有關規定。
3.申請學位條件和提前申請學位條件
(1)博士研究生在答辯前,專家盲審結果原則上不低于70分才能申請答辯。有1位專家低于70分可再送審1次,2位專家低于70分延期半年申請答辯。
(2)博士研究生在答辯前,應滿足本學位點規定的學術成果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應圍繞本學科或與本學科交叉領域遇到的重要理論和技術問題,提出原創的新理論、新觀點或新概念,或開發原創的新技術,并給出系統的理論論證和(或)實驗證明,或在本領域權威刊物上發表,或取得專利授權等。創新成果需得到本領域權威專家的認可,其它要求見《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研究生培養管理暫行規定》。
(3)提前申請化學博士學位條件,其成果應具備:博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應圍繞本學科或與本學科交叉領域遇到的關鍵理論和技術問題,提出重要的新理論、新觀點或新概念,或開發原創的新技術,并給出系統的理論論證和(或)實驗證明,或在本領域頂級刊物上發表,或取得專利授權等。創新成果需得到本領域權威專家高度且一緻的認可。
(4)所有成果應以2003网站太阳集团(包括本學科相關獨立科研機構)為第一署名單位,且必須與學位論文相關;所有成果要求研究生為第一完成人,或導師為第一完成人、研究生為第二完成人。
八、正常學制(四年)主要管理環節
序号 |
項目 |
時間安排 |
組織與考核專家 |
1 |
研究生制定個人培養計劃 |
第1學期(入學當月完成) |
指導教師。 |
2 |
博士研究生資格考試 |
第2學期(放假前完成) |
學院統一布置。 |
3 |
開題報告(研究生向專家作開題報告,填寫提交審定的《開題報告》) |
第3學期(10月前完成) |
學院(學位點)組織; 學科導師組評議指導。 |
4 |
論文中期檢查(研究生向專家作論文研究進展報告,填寫提交《論文中期檢查情況表》 |
第6學期(5月前完成) |
學院(學位點)組織; 學科導師組檢查、指導。 |
5 |
論文預答辯和論文修改 |
第8學期(3月完成) |
導師; 學科導師組。 |
6 |
論文送審(按評審意見修改) |
第8學期(4月完成) |
學院(導師); 研究生院。 |
7 |
論文答辯 |
第8學期(5月完成) |
學院(學位點)組織。 |
九、個人培養計劃
本學科博士研究生應在入學後一個月内,在導師及導師組的指導下,依據本學科培養方案的要求制定和提交《博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包括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工作計劃。學位論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礎,研究計劃和時間安排等,從提交合格的開題報告日期起到論文答辯,學位論文工作的時間不得少于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