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

學校主頁 新聞網 綜合服務平台 服務指南 信息公開 舊版網站
  • 學院首頁
  • 太阳概況+
    學院簡介
    現任領導
    機構設置
  • 學科專業+
    學術與學位管理
    重點學科
    學科服務
    專業建設
  • 師資隊伍+
    化學系
    化學工程系
    應用化學與制藥工程系
    環境工程系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實驗教學中心
    黨政辦公室
    教務辦公室
    學生工作辦公室
    研究生辦公室
  • 本科教學+
    專業簡介
    教學平台
    課程建設
    綜合改革專業
    特色專業
    創新創業
  • 研究生培養+
    博士學位點簡介
    碩士學位點簡介
    博士研究生導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
    招生信息
    培養方案
    獎助學金
  •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大型儀器
  • 黨建工作+
    支部設置
    黨建動态
    黨委公示欄
    制度建設
    學習資料
  • 學生工作+
    學工隊伍
    團委學生會
    學生黨建
    學生社團
    規章制度
    通知公告
    心理健康
    就業服務
  • 校友之窗+
    校慶
    校友會
    校友風采
  • 安全工作+
    實驗室安全
    消防安全
    規章制度
  • 校園文化+
    第二課堂
    校園活動開展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學校主頁 新聞網 綜合服務平台 服務指南 信息公開 舊版網站
  • 學院首頁
  • 太阳概況
    學院簡介
    現任領導
    機構設置
  • 學科專業
    學術與學位管理
    重點學科
    學科服務
    專業建設
  • 師資隊伍
    化學系
    化學工程系
    應用化學與制藥工程系
    環境工程系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實驗教學中心
    黨政辦公室
    教務辦公室
    學生工作辦公室
    研究生辦公室
  • 本科教學
    專業簡介
    教學平台
    課程建設
    綜合改革專業
    特色專業
    創新創業
  • 研究生培養
    博士學位點簡介
    碩士學位點簡介
    博士研究生導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
    招生信息
    培養方案
    獎助學金
  •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大型儀器
  • 黨建工作
    支部設置
    黨建動态
    黨委公示欄
    制度建設
    學習資料
  • 學生工作
    學工隊伍
    團委學生會
    學生黨建
    學生社團
    規章制度
    通知公告
    心理健康
    就業服務
  • 校友之窗
    校慶
    校友會
    校友風采
  • 安全工作
    實驗室安全
    消防安全
    規章制度
  • 校園文化
    第二課堂
    校園活動開展
  • 化學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
  • 化工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
  • 材料與化工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
  • 學科教學專碩

碩士研究生導師

  • 化學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
  • 化工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
  • 材料與化工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
  • 學科教學專碩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研究生培養» 碩士研究生導師» 材料與化工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

周再春

日期:2021-03-26發稿人:

2003网站太阳集团

555555555.png

周再春,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南開大學博士畢業。“理論有機化學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分子構效關系”湖南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專職研究人員。化學學科方向學術帶頭人之一。2011年湖南省121人才(第三層次)工程培養對象,第十二屆湖南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2017年留基委公派赴内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進行訪問研究。

現從事血紅素化學、仿生催化以及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研究。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教育廳普通高校青年項目和創新平台項目等。在《Inorg. Chem.》、《Org. Lett.》、《Chem. Eur. J.》、《J. Phys. Chem. C》、《J. Phys. Chem. B》、《Org. Biomol. Chem.》和《Eur. J. Inorg. Chem.》等權威雜志上發表論文20餘篇,得到近200次引用;已獲得授權國家專利3項。多次受邀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貢獻學術報告。


聯系方式:zhouzaichun@hnust.edu.cn; zhouzaichun@163.com


一、研究方向

1. 仿生催化——不飽和小分子活化和惰性C-H鍵活化

2. 生物無機化學——血紅素結構和功能的模拟

3. 超分子化學——共價有機框架(COF)材料的設計與合成


二、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項目

1.血紅素中Fe-O2絡合的順磁性依賴(No. 20137206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4.01—2017.12

2.扭曲度可調型類血紅素鐵卟啉的合成及其複合物性能研究(No. 2107105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1.01—2013.12

3.非平面鐵卟啉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No. 211121),教育部科學研究重點項目,2011.08—2013.12


三、代表性論文

(1)Jinjin Zhang, Min Tang, Dilong Chen, Binghua Lin, Zaichun Zhou,* Qiuhua Liu,*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ush Effects in Saddled Zinc Porphyrin Complexes: Implications for Heme Distortion,Inorg. Chem.,2019, 58(4): 2627–2636.

(2)Brian Pattengale, Qiuhua Liu, Wenhui Hu, Sizhuo Yang, Peilei He, Sir Lawrence Tender, Yingqi Wang, Xiaoyi Zhang, Zaichun Zhou,* Jian Zhang,* Jier Huang,* Selective Excited State Dynamics in a Unique Set of Rationally Designed Ni Porphyrins, J. Phys. Chem. C, 2019, 123(29): 17994–18000.

(3)Qiuhua Liu, Jinjin Zhang, Min Tang, Yan Yang, Jian Zhang,*Zaichun Zhou,*Geometric Deconstruction of Core and Electron Activation of a π-System in a Series of Deformed Porphyrins: Mimics of Heme, Org. Biomol. Chem., 2018,16(41): 7725–7736.

(4)Min Tang, Yan Yang, Shaowei Zhang, Jiafu Chen, Jian Zhang, Zaichun Zhou,* Qiuhua Liu,* Electron Transfer and Geometric Conversion of Co−NO Moiety in Saddled Porphyrins: Implications for Trigger Role of Tetrapyrrole Distortion, Inorg. Chem., 2018, 57(1): 277–287.

(5)Zaichun Zhou,*Min Tang,Qiuhua Liu,* Xi Zhang,Xiaochun Zhou, Formation of π-Cation Radicals in Highly Deformed Copper(II) Porphyrins: Implications for the Distortion of Natural Tetrapyrrole Macrocycles, Eur. J. Inorg. Chem., 2016, 2016(22): 3583–3591.

(6)Qiuhua Liu, Min Tang, Wennan Zeng, Xi Zhang, Jianxiu Wang,* Zaichun Zhou,* Optimal Size Matching andMinimal Distortion Energy: Implications for Natural Selection bythe Macrocycleof the Iron Species in Heme, Eur. J. Inorg. Chem., 2016, 2016(33): 5222–5229.

(7)Zaichun Zhou,* Xiaochun Zhou, Qiuhua Liu,* Xi Zhang, Haomin Liu, Fixation of Zinc(II) Ion to Dioxygen in a Highly Deformed Porphyrin: Implications for the Oxygen Carrier Mechanism of Distorted Heme, Org. Lett., 2015, 17(16): 4078–4081.

(8)Qiuhua Liu, Xi Zhang, Wennan Zeng, Jianxiu Wang,* Zaichun Zhou,* Fine-Tuning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Cobalt(II) Ion in Nonplanar Porphyrins and Tracking of a Cross-hybrid Stage: Implications for the Distortion of Natural Tetrapyrrole Macrocycles, J. Phys. Chem. B,2015, 119(44): 14102–14110.

(9)Qiuhua Liu, Xiaochun Zhou, Haomin Liu, Xi Zhang, Zaichun Zhou,*Fractional Transfer of a Free Unpaired Electron to Overcome Energy Barriers in the Formation of Fe4+ from Fe3+ during Core Contraction of Macrocycles: Implication for Heme Distortion, Org. Biomol. Chem., 2015, 13(10): 2939–2946.

(10)Zaichun Zhou,* Xi Zhang, Qiuhua Liu,* Ziqiang Yan, Chengjin Lv,Ge Long, Geometry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meso-Aryl Rotation in Strained Metalloporphyrins: Adjustable Turnstile Molecules, Inorg. Chem., 2013, 52(18): 10258–10263.

(11)Zaichun Zhou,* Qiuhua Liu, Ziqiang Yan, Ge Long, Xi Zhang, Chenzhong Cao,* Rongqing Jiang, Conversion of Electron Configuration of Iron Ion through Core Contraction of Porphyrin: Implications for Heme Distortion, Org. Lett., 2013, 15(3): 606–609.

(12)Zaichun Zhou,* Min Shen, Chenzhong Cao, Qiuhua Liu, Ziqiang Yan, The Opposing Influences of Ruffling and Doming Deformation on the 4-N Cavity Size of Porphyrin Macorcycles: the Role of Heme Deformations Revealed, Chem. Eur. J., 2012, 18(25): 7675–7679.

(13)Yinchun Jiao, ChenzhongCao,* Zaichun Zhou, Direct Synthesis of anti-1,3-Diols through Nonclassical Reaction of Aryl Grignard Reagents with Isopropenyl Acetate, Org. Lett., 2011, 13(2): 180–183.

(14)Zaichun Zhou, Chenzhong Cao,* Qiuhua Liu, Rongqing Jiang, Hybrid Orbital Deformation (HOD) Effect and Spectral Red-Shift Property of Nonplanar porphyrin, Org. Lett., 2010, 12(8):1780–1783.

(15)Zaichun Zhou, Chenzhong Cao,* Zhiqing Yin, Qiuhua Liu, Bis(zinc porphyrin) Bridged by Benzo Orthocarbonates as a Conformational Switch under Regulation of DABCO and a Cu+ Ion, Org. Lett., 2009, 11(8):1781–1784.


四、授權專利

(1)周再春,唐敏,劉秋華, 電壓梯度法檢測氣體中痕量組分的方法, 2017. 7. 4, 中國,ZL201510945811.3

(2)劉秋華,唐敏,周再春, 新型水溶性八羟基卟啉的一步合成方法, 2017. 11. 10, 中國,ZL201510945703.6

(3)周再春,成奮民,馬金輝,袁晟, 食品中揮發性N-亞硝胺類化合物的全檢測方法, 2016. 4. 6, 中國,ZL201410321720.8


五、學術報告

(1)“Hybrid Crossover of Metals in Nonplanar Porphyrin Series: from Concept to Application” (invited report),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orphyrins, Phthalocyanines, and Related Materials (ACPP-1) & The Six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rphyrins, Phthalocyanines, and Related Materials (NCPP-6),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2019.8.23–2019.8.26

(2)《非平面金屬卟啉的合成及其對金屬結構的調節》,中國化學會第十六屆全國有機合成化學學術研讨會,河南大學(開封),2019.8.8–2019.8.11

(3)《從化學鍵角度判斷NO在金屬上的轉變》(邀請報告),中國化學會第三屆全國化學鍵及應用學術研讨會,中科院工程物理研究所(綿陽),2017.8.22–2017.8.24

(4)《血紅素對鐵的選擇和氧活化》(邀請報告),中國化學會第30屆化學年會,大連理工大學(大連),2016.7.1–2016.7.4

(5)《交叉雜化(Cross-hybrid)理論的成型和意義》(邀請報告),中國化學會第十一屆全國物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清華大學(北京),2015.9.18–2015.9.21

(6)《高度扭曲金屬卟啉對分子氧的固定》,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東北師範大學(長春),2015.7.28–2015.8.1

(7)《鍵變形的産生和性能——機械化學》(邀請報告),中國化學會第二屆全學鍵及應用術研讨會,南開大學(天津),2014.7.19–2014.07.21

(8)《非平面卟啉核收縮對高價钴的穩定作用》,中國化學會第八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西南大學(重慶),2013.10.17–2013.10.21

(9)《血紅素大環扭曲的功能及模拟》,中國化學會第七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南京大學(南京),2011.11.12–2011.11.15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辦公地址:地址:湖南.湘潭市桃園路(411201) 聯系郵箱:chem@hnust.edu.cn
網址:chem.hnust.edu.cn
黨政辦 :0731-58290045    學工辦:0731-58290716
教務辦:0731-58291282    研究生辦:0731-58290045